-
2022-11-01
原名霍格別墅,1863年始建。因在約大校舍中排列第四,故稱四號樓。常常與之前方的大草坪被一起提及,是華政“帳篷精神”的象征。
查看詳情
-
2022-11-01
原名懷施堂,為紀念圣約翰大學創始人施約瑟而造。1951年,為紀念中國新聞出版業杰出代表、圣約翰大學畢業生鄒韜奮,改名為韜奮樓。
查看詳情
-
2022-11-01
原名格致室,又稱科學館。1998年改名為格致樓。2018年,華東政法大學對格致樓進行了長達10個月的文保修繕。
查看詳情
-
2022-11-01
?原名思顏堂,為紀念為圣約翰大學作出貢獻的顏永京而得名。因在校舍中排列第40位,故稱40號樓。1913年,時任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先生應邀出席圣約翰大學學期結束儀式,并在此處發表演講。
查看詳情
-
2022-11-01
1909年落成,取名“思孟”以紀念圣約翰大學教員孟嘉德,建成后用作學生宿舍。1951年改名為和平堂,1952年改建為學生宿舍2號樓,1979年改稱學生宿舍5號樓,1998年恢復原名“思孟堂”。
查看詳情
-
2022-11-01
?原名羅氏圖書館,1916年落成后為圖書館,又稱紀念堂。現稱紅樓圖書館。
查看詳情
-
2022-11-01
1919年落成,原名顧斐德紀念體育室。其東側游泳池是上海首個學校室內游泳池。1949年5月,解放上海斗爭中最后一個犧牲的中共地下黨員陳仲信烈士的遺體在體育室入殮。1952年,改名為體育室。2016年10月,學校將體育文化博物館建于體育室內。
查看詳情
-
2022-11-01
原名西門堂,1924年落成后為圣約翰附屬中學高中部校舍。建筑為兩層磚木結構,呈四合院式格局。曾劃歸為華東師范大學數學系使用,1956年歸還華東政法學院。后改名東風樓。
查看詳情
-
2022-11-01
原名交誼室,1929年落成。20世紀30年代,交誼室成為黨總支部開展工作的根據地。1949年5月,解放軍第三野戰軍陳毅司令員在指揮上海戰役時,選擇圣約翰大學交誼室作為“解放上海第一宿營地”。1952年11月15日,交誼室大交誼廳迎來了華東政法學院首屆開學典禮。
查看詳情
-
2023-11-02
1929年,曹家渡紳民為紀念圣約翰大學建校 50 周年在懷施堂正前方立紀念坊。紀念坊四根石柱前后均琢有兩副對聯,并有橫額,精巧別致,古色古香。1955年初紀念坊被拆除,1992年重建。
查看詳情
-
2022-11-01
建于20世紀20年代,因樓外墻面為白色,故稱小白樓。
查看詳情
-
2023-11-02
圣約翰大學于1934年建成學堂橋,1950年大修,1967年拆除。1980年,在學堂橋原址側新建鋼筋混凝土新橋,取名校園橋。2001年重新修建成現在的鋼板橋,2009年更名為華政橋。
查看詳情
-
2022-11-01
建于1935年,落成后為學生宿舍。曾改名為魯迅樓,1999年大修時恢復原名。
查看詳情
-
2022-11-01
原名斐蔚堂,1939年籌建。1951年3月,為紀念1925年“六三愛國壯舉”,改名為六三樓。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