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已然成為人類社會發展不可阻擋的趨勢,一日千里的數字技術,正在摧枯拉朽般摧毀我們的一些固有認知,挑戰現有的社會秩序和規則。面對數字化對人類社會形態帶來的深刻變革,探討刑事法應當如何應對和調整,具有重要的學理價值與現實意義。由上海市學位委員會主辦、華東政法大學承辦的2022年上海“數字時代的刑事法應對”研究生學術論壇,擬于2022年6月11-12日在線上舉行,現面向各高校、科研機構的在讀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專業不限)征稿,竭誠歡迎廣大學子踴躍參加。學校將組織相關專家對投稿論文進行匿名評審,根據論文質量確定參會人選。相關事宜詳情如下:
一、論壇主題
數字時代的刑事法應對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分議題,題目自擬:
(一)數字時代科技創新的刑法保護研究;
(二)數據犯罪的刑事法規制研究;
(三)數據犯罪的立法完善研究;
(四)數據犯罪的防治對策研究;
(五)數字時代的刑事訴訟程序變革研究;
(六)數字時代的司法鑒定技術革新研究;
(七)數據安全與個人信息保護的刑行、刑民銜接問題研究。
二、投稿要求
(一)須為高校在讀研究生單獨或合作撰寫的文章;
(二)須為尚未公開發表的文章;
(三)正文字數不少于8000字;
(四)文章注釋體例以《青少年犯罪問題》格式要求為準,詳見后文附件。
三、投稿方式
投稿文章發送至郵箱xsfxyfs@163.com,郵件主題命名為:“所在高校+姓名+論文題目”。截稿日期為2022年5月31日。
發送郵件時,請于郵件正文中注明作者個人信息(姓名、學校、學歷及聯系方式),以方便會務人員統計。
四、論壇安排
(一)時間:2022年6月11-12日召開;
(二)地點:騰訊會議,會議號待定;
(三)獎項:
論壇擬設定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若干名,獲獎論文擬集結形成《數字時代的刑事法應對》論文集出版,特別優秀者將推薦至《青少年犯罪問題》《犯罪研究》等期刊優先發表。
上海市學位委員會辦公室
華東政法大學研究生院
華東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
2022年4月20日
附《青少年犯罪問題》注釋體例:
一、注釋方式
文章注釋采用當頁注,全文連續注碼,注碼放標點之后。注碼號為①、②、③等等。相鄰的兩個注釋若完全相同,用“同上注”,如果主體部分相同而頁碼不同,則后面再加注頁碼,如“同上注,第36頁”。有間隔的兩個完全相同的注釋,不論是否在同一頁,均寫為“同前注n”加作者文或書的形式,如“同前注③,沈宗靈文”“同前注④,張友漁書”;如果主體部分相同而著作頁碼不同,則按上述原則做相應改變,如“同前注④,張友漁書,第63頁”,等等。
二、注釋體例
(一)著作類
1.專著類
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4頁。
②周鯁生:《國際法》上冊,商務印書館1976年版,第156頁。
2.編著類
①倪世雄主編:《沖突與合作》,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71頁。
(二)論文類
①何勤華:《梅汝王敖與〈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載《法學》2005年第7期。
(三)文集類
①史德保:《法學會二三事》,載上海法學會編:《探尋法治的歲月》第1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4頁。
(四)譯著類
①[德]卡爾·恩吉施:《法律思維導論》,鄭永流譯,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69頁。
(五)報紙類
①王啟東:《法制與法治》,載《法制日報》1989年3月2日第1版。
(六)古籍類
①《宋會要輯稿·食貨》卷3。
②[清]沈家本:《沈寄移先生遺書》甲編,第43卷。
(七)辭書類
①《中國大百科全書》(法學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5年版,第234頁。
(八)外文類
①學術期刊論文、判例從有關國家注釋習慣;引用著作比照引用中文著作的要求,用該著作所屬的文種寫明各項要素,注釋例:Jeremy Philips,Trade Mark Law:A Practical Anatomy,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pp.84-85.
(九)其他
①非引用直接引語者,注釋前加“參見”,并應注明參見頁碼的范圍,如“第8頁”“第43-46頁”,等等。
②應盡可能注明原始出處,避免轉引;實在不得已需要轉引時,應注明“轉引自”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