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主題:孫本文與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中國社會學
主講人: 周曉虹 南京大學當代中國研究院院長、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規劃評審組專家
與談人:陸 遠 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首屆余天休優秀博士論文獎獲得者院
白中林 北京大學中國傳統社會研究中心研究員
致辭人:陸宇峰 華東政法大學科研處處長、教授
主持人:彭桂兵 華東政法大學科研處副處長、教授
講座時間:2022年4月14日(周四)15:00—17:00
B站直播ID:24585258(華東政法大學科研處官方B站號)
直播鏈接:http://live.bilibili.com/24585258
內容提要:
疫情來襲,華東政法大學松江校區自3月10日起封閉管理。在此非常時期,全校師生互幫互助、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共克時艱,校園春風依舊、秩序井然、花香陣陣、鳥語聲聲。為進一步豐富在校師生的精神生活,在封閉抗疫期間營造“學而樂之,樂以忘憂”的高雅學術氛圍,科研處決定于4月14日下午在線舉辦“東方明珠大講壇”科研抗疫特別活動(七)。
作為二十世紀上半葉居于主流地位的社會學綜合學派的代表人物,孫本文在其從事研究的近三十年間對中國社會學的早期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的經歷直接影響到他從文化和心理因素入手,建構社會學綜合學派的學術努力,這使他的學說帶有鮮明的文化決定論和心理還原主義的色彩。在那社會動蕩、戰爭頻仍的年代,孫本文充當了中國社會學建設者和評論者的雙重角色,最早嘗試用社會學理論來推動苦難中國的社會建設,并致力于創建一種中國化的社會學理論體系。這林林總總的努力,既反映了知識分子面對危機時的天真與無奈,也反映了社會學家介入現實時的執拗與不甘。而1949年革命勝利之前由他個人寫成的《當代中國社會學》,庶幾也就成了即將黯然退場的舊中國社會學家們的集體謝幕詞。
本次特別活動有幸邀請到南京大學當代中國研究院院長、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規劃評審組專家周曉虹擔任主講嘉賓,主講“孫本文與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中國社會學”。周曉虹教授曾任南京大學社會學院院長(2008-2017)、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1-2016)、中國社會心理學會會長(2014-2016)、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2014-2020)、國務院社會學學科評議組成員(2010-2020)。先后出版《傳統與變遷:江浙農民的社會心理及其近代以來的嬗變》《西方社會學歷史與體系》及Chinese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ization等著譯作30余部,其中《文化反哺:變遷社會中的代際革命》入選國家社會科學文庫(商務印書館,2012)、中華學術外譯項目(2016),2020年由英國羅特里奇出版公司出版。在《中國社會科學》《社會學研究》《歷史研究》等雜志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1993年獲政府“特殊津貼”;1995年獲寶鋼教師獎特等獎;2009年當選為“國家級教學名師”;2015年入選“江蘇社科名家”;2016年入選“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
同樣榮幸的是,本次特別活動也邀請到了南京大學社會學院陸遠副教授;北京大學中國傳統社會研究中心白中林研究員擔任與談嘉賓。我校科研處處長陸宇峰教授等專家學者將參加本次活動,活動由科研處副處長彭桂兵教授主持。
“東方明珠大講壇”是我校立足“學術興校”發展模式和“多科融合”發展格局,由科研處牽頭打造的代表本校最高級別、覆蓋全校所有學科、具有學界美譽度、產生全國影響力的一流學術殿堂,旨在營造濃厚的科研氛圍和高雅的學術氛圍,帶動全校高水平科研成果、高層次科研項目、高級別科研獲獎取得進一步突破。
尤其值得說明的是,“東方明珠大講壇”自2020年3月開壇,原本就是科研處主動請纓“科研抗疫”、踐行“有組織科研”的產物。大講壇由科研管理者與熱心師生利用業余時間舉辦,有心傳承愛崗敬業的服務觀念與追求真理的學術理念,在全校凝聚無私奉獻、迎難而上、苦中作樂的“科研抗疫”精神。
此外,為了隆重紀念華東政法大學建校70周年,圍繞“勇擔時代使命、繁榮法治文化”主題舉辦“學術校慶”,讓“東方明珠大講壇”惠及更多校內外師生。本次講座主辦方將通過B站全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