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題:大道之行:從“孔門理財學”到近代福利國家的建構
主講人:聶 鑫 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
與談人:謝立斌 中國政法大學中德法學院院長、教授
吳文芳 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研究員
致辭人:屈文生 華東政法大學科研處處長、教授
主持人:陸宇峰 華東政法大學科研處副處長、教授
時 間:12月29日18:30~21:00
內容摘要:在傳統中國思想中,社會(福利)政策一直占有一席之地;盡管歷代政府實施社會政策的效果有所不同,但其本身已成為傳統國家治理理念的基本組成部分,早熟的官僚體制為社會政策的落實提供了必要條件。無獨有偶,在16-18世紀的德語國家,社會救濟的責任也由教會轉移給了政府;在以普魯士為代表的福利國家的建構過程中,官僚體系也逐漸成熟壯大。近代中國遭遇了嚴重的自然災害與戰亂,社會救濟刻不容緩;政府也以復興中國傳統的“大同”理想為號召,部分移植了以德國為代表的西方社會福利制度。在近代中國轉型的過程中,社會立法蓬勃發展,社會福利由消極的臨時性賑濟變為積極的常態化救濟,由在上者單方面的“恩賜”轉變為國家的責任與人民的權利。社會立法是中國近代國家建構的一個組成部分,中德兩國在福利國家模式上的類似選擇源于自身的政治體制與文化傳統。
講座為ZOOM線上講座,報名敬請關注學術華政公眾號。